足球即时比分

图片
 
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夜访儿童医学中心:就诊量又一次达高峰,他们这样应对——
发布时间:2023-8-1 阅读:3194次

  近日,足球即时比分:儿童医学中心就诊量又一次到达高峰。
  
昨晚7:30,在儿童医学中心大厅,儿童的啼哭和家长的问询声交替着。夏季,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患儿增多。急诊儿科的夜班,每天4名医生轮班,保证夜间近400人次的患儿就诊。
  
“小孩这个情况药品吃半粒就行,今天17号,到24号再来看下。”晚上5:48,到了交班时间,因为还有几个患儿的化验单需要查看,儿科主治医师杨丽丽又在诊室坐了一会,她一边叮嘱家长,一边记录着患儿情况,其实在昨天,她刚上完一个夜班。
  
“我们急诊儿科医生要有三头六臂,来处理突发情况。” 杨丽丽告诉记者,昨天的夜班,同时来了三个危急患者:4岁小孩误服药品;出生8天的新生儿呕吐物带血;10岁儿童高热惊厥。她按情况一一处理,此时诊室外已有十几名候诊的家长。“儿科又叫‘哑科’,孩子不会表达,哭是唯一的方式,急诊儿科医生要在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焦急的只言片语中迅速辨别病情,分清轻重缓急。一面要安抚孩子就医时的紧张,一面还要安抚家长的焦虑和担忧。”杨丽丽说。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常态。
  
“我今天本来是休息的,但是没办法,最近患儿太多,就来支援了。”穿上工作服前去交班的主治医师陈尚明说道。据了解,夜间急诊儿科分两个班次,晚上5点半到10点和晚上10点到次日早晨7点,因近期每个班次都要接诊200人左右,所以在原先仅有一名急诊儿科医生的基础上,安排当日休息或者在病房值二线的医生前来支援,保证夜间急诊儿科有至少两名医生。
  19:20,陈尚明已经看了几十个病人。几米开外的候诊大厅,看病的孩子丝毫没有减少。“孩子发烧几天了?食欲怎么样?让我看看喉咙。”这是一个15个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需要父母的配合,医生才能将压舌板伸入患儿口中看清情况。通常一个孩子至少有2到4个家长陪着,几乎每个家属都会询问孩子的病情,陈尚明说,有时候一晚上解释病情就要好几百次。
  在陈尚明对面的办公桌上,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医生在急诊抢救室”,今天这是儿科医生杨净月的工位,此刻,她正在儿科急诊抢救室救治一位意识不清的儿童。“按照小孩目前的情况,怀疑有脑炎的可能,先做一下头颅CT,必要时还要做脑积液检查。”杨净月一边询问家长情况,一边开着医嘱。这是一个暑假从安徽来通的12岁男孩,父母常年在南通打工,16日呕吐了一天,17日下午就昏迷被送来了抢救室。
  面对昏迷的儿子,母亲十分自责,顾不得穿上鞋子,赤脚就去另一端的自助机缴了费用。“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家长对就诊期望很高,虽然有时情况不能如愿,但我们肯定会尽全力。” 杨净月告诉记者,急诊儿科的夜班片刻不得闲,坐诊的同时,还要处理抢救室送来的病人,有时候一晚上会有十几个急症患儿。
  为了缓解夜间急诊儿科的就诊压力,通大附院早在2020年就开设了儿科夜间门诊,从晚上5点到9点,限号40个。据介绍,在就诊人数特别多、情况特别紧急的时候,他们会加号,有时候甚至加号到60号,坐诊医生看病加班到十点、十一点也是常有的事。
  “今天是第二天对吧,总共一袋生理盐水,一支阿奇霉素,一瓶氨溴索……”在急诊二楼的儿科输液室,主管护师阚维晔拿着PDA扫码核对着医嘱和药品。她告诉记者,近期晚上输液的儿童患者有100人左右,每个护士负责收药、配水、打针、换水等工作,每天都是超负荷的状态。
  由于儿童血管细、不明显,扎针困难,常常需要两三个护士协助,如果患儿不配合,有时候甚至要二三十分钟才能顺利扎针。阚维晔向患儿家长呼吁,希望给予儿科的医护人员足球即时比分的理解与配合,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更有尊严、更有温度地为患儿服务。
  (供稿:喻瑶)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